当前位置:480看屋>网游竞技>左眼见飘心中喜貳> 第四十五章虹桥胶鞋厂红裙白鞋飘(二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十五章虹桥胶鞋厂红裙白鞋飘(二)(1 / 2)

技术革新的步伐从未停止。冷粘工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硫化工艺,PU材料开始用于制作鞋底。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也改善了工作环境。车间里的橡胶味淡了许多,职业病的发病率也下降了。但老工人们有时会怀念过去的时光,说现在的胶鞋虽然漂亮,却少了点“橡胶味“。李红梅理解这种心情,就像她依然喜欢穿传统的白胶鞋,觉得比那些时髦的旅游鞋更舒服。

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,虹桥胶鞋厂也受到了冲击。出口订单锐减,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。厂里不得不进行裁员,一些老工人提前退休,年轻工人则被安排到新成立的贸易公司。李红梅因为技术全面,被调到了质检部,负责新产品的质量检测。她每天要测试不同材料的耐磨度、弹性,记录各种数据,虽然工作内容变了,但对质量的追求始终没变。

新世纪到来的时候,工厂门口的春联写着“千年交替迎新春,改革创新展宏图“。李红梅站在春联前拍照留念,她穿着红色的羽绒服,脚上是厂里新开发的保暖胶鞋。身后的厂房经过翻新,旧的硫化罐已经被拆除,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生产线。但在车间的角落里,还保留着一台老式缝纫机,作为对过去岁月的纪念。

时代的脚步匆匆向前,虹桥胶鞋厂就像一个缩影,见证了中国制造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。那些年里,红裙依然在厂区绽放,白鞋依然在车间穿梭,只是它们的样式不断更新,就像工厂里的机器和工艺,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前行。

2002年的秋天来得特别早,梧桐叶刚进入九月就开始飘落,铺满虹桥胶鞋厂门前的小路。李红梅踩着落叶上班时,总能听到一些不安的传言——说厂里要转产了,胶鞋业务可能不保。这些消息像秋天的寒意一样,悄悄渗透到每个工人的心里。

正式的通知在国庆节后下达:由于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,虹桥胶鞋厂将逐步停止胶鞋生产,转型为仓储物流企业。这个决定让许多人难以接受,尤其是那些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工人。刘师傅在车间里哭了,她从十八岁进厂,一干就是三十年,手里的裁剪刀磨得发亮,现在却要放下了。

转产的消息传开后,厂里的气氛变得格外复杂。有人忙着找关系调走,有人托人打听新岗位的情况,也有人干脆提前办理了退休。李红梅心情沉重,她在这里工作了十四年,从一个青涩的姑娘变成了熟练的技术骨干,车间的每一台机器、每一道工序都熟悉得像自己的家。她走到曾经工作过的裁断车间,看着那些熟悉的裁剪刀和样板,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姐妹们的欢声笑语。

最后的生产任务是一批出口到非洲的胶鞋。厂里决定让老工人来完成这批订单,作为对胶鞋生产历史的告别。李红梅主动请缨,重新回到了成型车间。大家默契地没有多说什么,但工作起来却格外认真,仿佛要把几十年的经验都倾注在这最后一批产品上。王丽在鞋舌上绣了小小的中国结图案,说要让非洲朋友知道这是中国制造的。

生产间隙,大家开始整理个人物品。更衣室里,有人翻出了珍藏多年的奖状和照片,回忆起当年的辉煌岁月。张丽芬找出了第一双厂里生产的白胶鞋,鞋底已经磨平,但她依然舍不得扔。“你看这做工,多扎实,“她对李红梅说,“现在的鞋子样式多了,但论耐用还是比不上这个。“李红梅点点头,心里却明白,时代在变,人们的需求也在变,胶鞋的黄金时代确实过去了。

厂里决定举办一个小型的告别仪式。那天,女工们特意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,许多人选择了红色的裙子,仿佛要最后一次在厂区绽放。李红梅穿的还是当年张丽芬帮她选的那条的确良红裙,虽然有些旧了,但在阳光下依然鲜艳。男工们也收拾得干干净净,有人还系上了久违的领带。

仪式很简单,厂长讲话后,大家一起参观了厂里的“胶鞋博物馆“——这是工人们自发整理的一个角落,陈列着不同年代的胶鞋样品、生产工具和老照片。从最早的解放鞋到后来的旅游鞋,从手工制作的样品到机械化生产的成品,每一双鞋都承载着一段记忆。李红梅看到自己设计的那款儿童胶鞋也在其中,眼眶不禁湿润了。

告别仪式后,大家在厂区合影留念。有人提议重现当年下班的场景,于是女工们穿着红裙白鞋,排着队走出厂门,就像过去无数个傍晚一样。只是这一次,她们走得很慢,不时回头看看熟悉的厂房和烟囱。摄影师按下快门,将这一幕永远定格——红色的裙摆在秋风中飘动,白色的胶鞋踩在落叶上,身后是承载了几代人青春的工厂。

转产工作在2003年稳步推进。车间里的机器被陆续拆除,有的卖给了其他工厂,有的则被博物馆收藏。李红梅负责整理技术资料,将几十年的生产工艺、配方和图纸分类归档。这项工作让她有机会重新审视胶鞋生产的历史,也让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。“原来我们做的每一双鞋,都凝结着这么多智慧和汗水,“她感慨地说。

部分工人被安排到新成立的仓储公司工作,李红梅就是其中之一。她穿上了新的工作服,虽然还是蓝色,但面料更舒适,款式也更时尚。新的工作内容是管理仓库账目,虽然和胶鞋生产完全不同,但她学得很认真。休息时,她会走到仓库的窗边,望着远处曾经的生产车间,那里现在堆满了各种货物,再也听不到缝纫机的哒哒声了。

2009年,随着村办工业的全面结束,虹桥胶鞋厂的旧址被纳入城市更新计划。在拆迁前,厂里组织了一次老工人回访活动。李红梅特意穿上了红裙和保存完好的白胶鞋,和当年的姐妹们一起回到了熟悉的地方。厂房已经空荡荡的,只有墙上还残留着“质量第一“的标语痕迹。大家在车间里走着,回忆着每个工位的故事,仿佛时光又回到了那个红火的年代。

在曾经的硫化车间位置,李红梅发现了一小块红色的布料碎片,可能是当年哪个女工不小心留下的。她小心翼翼地捡起来,像珍藏宝贝一样收起来。这个小小的碎片,成了那段岁月的最后见证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翻下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