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480看屋>穿越历史>回到清朝做买办> 外滩风云 第15章 新营造术,高层建筑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外滩风云 第15章 新营造术,高层建筑(2 / 2)

陈林在工地上忙得脚不沾地,颠地先生没露面,却让詹姆斯跑了三趟工地。

洋行的办公室里,颠地正对着账本皱眉,见詹姆斯进来,头也没抬:“怎么样?那小子干得如何?”

詹姆斯一屁股坐在椅子上,兴奋得满脸通红,好像那法子是他想出来的:“老板!工地上全动起来了!那小子有主意,说五天就能建起框架!”

“他还懂建房子?”颠地终于抬起头,蓝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,手指在账本上敲了敲。

“看着是懂!”詹姆斯连连点头,手舞足蹈地比画,“工匠们都服他,连咱们的工程师都说,他这法子是新路子,以前没见过!”

“哦?”颠地的眉毛挑了挑,兴趣被勾了起来,却故意板着脸,“行不行,还得等五天后看结果。”

詹姆斯哪能看不出他的心思,赶紧趁热打铁:“杰克提了个小要求。”

“要求?”颠地皱起眉,语气不耐烦起来,“要买啥原料,你直接安排。跟你说过,别在乎钱,我只要按时完工。”

“不是要买东西。”詹姆斯赶紧摆手,“他说为了让工人更卖力,要是按时完工,想给工人发点奖金。”

颠地的眉头拧得更紧,手指在桌面上敲了半天,没发火,反而问道:“你觉得给多少合适?”

詹姆斯想了想:“原本要三十天,提前十天完工的话,就按五天的工钱发奖金吧?”这是个折中的数,既不算多,也能让工人动心。

颠地哼了一声,算是答应了。

工地上,陈林正盯着工匠们铺第一批木槽。

木槽搭在地基上,像个长长的方框,里面扎着铁棒做的骨架,铁丝把铁棒捆得结结实实。“这边再垫块木板,别让水泥漏出来。”

他蹲下身,用手推了推木槽,确认稳当后才直起身。

因为没人做过这活,他必须盯着,手把手教工匠们怎么捆铁丝,怎么调整木槽的角度,根本走不开。

早上交代詹姆斯的事,不知道办得怎么样了——他要更多的铁棒、铁丝和水泥,这些在租界的建材铺里不难找,商人们早就闻着味,运了一船船建材过来,就等着洋行开工买货。

除了建材,陈林还让詹姆斯找当地人买藤编帽子。

早上他刚到工地,就见几个工人头上缠着纱布,血渗出来染红了布条——建高楼比盖平房危险,掉个石子下来就能砸破头。

沪上的手艺人多,藤编帽子不值钱,却能护着脑袋。

他还让泰勒改善伙食:白天给工人供热茶,别喝生水;饭菜里多放些油水,中午加个肉菜。这些事传到工匠耳朵里,大家嘴上不说,心里却暖烘烘的。

还有奖金的事情,虽然没有出结果,但是也传出了风声。

韩忠信凿石头时,都忍不住哼起了小曲。

忙到下午,太阳斜斜挂在脚手架上,第一批混凝土终于要浇灌了。

工匠们抬着木桶,小心翼翼地把粘稠的泥浆倒进木槽里,“咕嘟咕嘟”的声响中,泥浆填满了铁棒之间的缝隙,把骨架裹得严严实实。

陈林站在一旁,手心全是汗。

他没做过实验,只能凭着记忆和理论赌一把。

要是失败了,浪费这么多水泥和铁棒,颠地绝不会饶过他。

可他别无选择,只能盯着木槽里的混凝土,在心里默默祈祷。

到了晚上,工地没停工。

马灯挂在脚手架上,昏黄的光线下,一半工人裹着草席打盹,另一半还在筛沙子、捆铁丝,准备第二天的材料。

金属碰撞的“叮当”声、木槌敲打的“砰砰”声,在夜色里传得老远。

陈林在工地旁的小屋清点物资。

詹姆斯买的东西堆了半屋子,最显眼的是几麻袋铝矾土,土黄色的粉末装在粗布袋子里,透着股土腥味。

这时候还没电解铝技术,铝矾土大多用来做耐火砖或陶瓷原料,沪上周边的瓷窑里就有卖。

陈林可不是要用它做陶瓷。

他打开麻袋,抓了一把铝矾土在手里搓了搓,粉末顺着指缝漏下去。

这东西,才是加快水泥凝固、增加强度的关键。

他看着麻袋,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——五天后,该让这些质疑的人看看,什么叫真正的“骨肉相连”了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翻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